光伏亿家副总裁马弋崴表示,2016年光伏指标中,除领跑者计划以外部分(自发自用分布式除外)必须在2017年6月30日前并网,否则电价将出现下调。
《中国经营报》:此前有媒体称,复牌过程可能旷日持久,这也是很多投资人最关注的焦点。同时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努力提升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维护公司和广大股东的整体利益。

2017年1月23日,停牌近20个月的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有限公司(00566.HK,以下简称汉能薄膜)发出公告,称汉能薄膜已与香港证监会就复牌的两项必要条件达成共识,由此引发市场广泛关注。2016年5月20日:汉能薄膜宣布人事调整,为加强公司治理,李河君辞任汉能薄膜董事会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2016年3月31日:汉能薄膜公布2015年业绩报告,因发生了高达79.15亿港元的商誉减值、7.7亿港元的物业减值及9.7亿港元的无形资产减值,当年汉能薄膜亏损累计达122.33亿港元。这是停牌以来汉能薄膜第二次主动终止与母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同时,随着高效薄膜电池技术不断突破和成本持续下降,以及薄膜电池具有轻、薄、柔及弱光发电等独特优势,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分布式发电及交通、通讯、物联网、电子、无人机、户外运动等新兴的移动能源市场,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通过努力,公司业务得到持续改善,2016年上半年户用及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销售同比增长约284%,装备产线交付收入同比增长约33%。《中国经营报》:我们注意到,香港证监会的新闻稿中提及,对汉能薄膜和汉能控股之间的多宗关联交易进行了调查。因为,在占中国总人口70%的农村人口中,绝大多数生活在靠近城市或城镇的地区,因此,初始阶段电网向农村的眼神能够很快速地覆盖大量农村人口。
他们不能用冰箱,不能用空调。光伏扶贫可以有效地带领贫困地区致富,盘活当地经济,给予贫困农民生活保障,在全国各地太阳能充足的地方都可以开展光伏扶贫,是脱贫致富的最佳手段。2016年我国分别是呈现爆发态势,仅仅一年分布式新增达到4.24吉瓦,累计10.32吉瓦(2020年分布式60GW,增长5倍)。越来越多的农民和农村通过光伏扶贫,走上了现代化城镇的道路,从此脱贫致富。
电力部门发现,在起初几年覆盖了80%的农村人口的电网敷设工程,其实只占了需要敷设的电网数量的20%,而要给剩下的20%的农村人口送上电,则需要另外还有80%的工程量没有完成,而这80%的工作量还因为各种艰苦的自然条件使得敷设成本十分高昂。其中,浙江新增分布式全国第一近900兆瓦。

包括中国政府从1998年开始提出农村电气化方案后,农村的无电人口迅速下降,十年左右就从超过四亿人降低到了八千万人。尽管可再生能源还有不少缺陷,但它们代表了一条出路,一种途径。渔光互补,可以利用光伏板遮阴,养的鱼虾等,又肥又大,光伏发电收益更高。恰恰相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家中的电器一定会越来越多,用电量自然会越来越多。
因此,近几年,农村电气化的进程变缓,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能源不是以电的形式让农民来使用,农村就不能进入现代化的社会,而停留在原始社会。这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当时的可再生能源不具备商业价值,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时的电力在城市和工业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让落后的农村能够使用代表着现代化的电力,当然是各国政府首先的选择。不要让自家的屋顶空置了,安装上光伏发电,它可以帮你赚钱。
别墅屋顶上的光伏发电,让自家的别墅更加美观、时尚、潮流,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农光互补,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种植、发电两不误,相辅相成,收益率更高。工业厂房上的光伏发电,自发自用,节省电费开支,比下面的工厂利润都高。

现在的争议焦点是,对于那些已经实现了电气化的农村,是否需要大力推广新能源?实际上,那些现在已经实现了电气化、也就是已经通了电的农村,供电线路的容量是非常小的,农村的户均装机容量不到300瓦,之所以如此之小,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农村用电量的确很小(见《中国农村能源问题系列文章之一:农村能源状况的变迁》),另一方面是因为农村的送电距离长,电力部门不愿意为了农村未来的电力需求预留多余的电力,那样的话,电缆的造价和敷设成本都将成倍增加。除了线路铺设的成本问题,农村电气化的大量需求还会带来了另外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巨大的用电需求的增加,就意味着新增排放的巨大增加。
如果说,村村通电是关系到民生的一个政治任务,电网公司可以拿着财政的资金不计血本地架设长途线路来为农村进行输电的话,那么,今后农村的新增电力需求如果要进行线路扩容,从商业上来说,这对于电网公司将是一个灾难。农村光伏案例光伏发电收益率高,适合在农村城镇推广,是老乡们理财的最佳选择!安装光伏后,每月定期有稳定的收益的,就像领取养老金一样。如果农村能源能够不依赖于政府或者外界的因素而以可再生能源的方式实现能源自主,农村地区的人口能够独立自主地掌控自身的能源供应,那么,乡村和城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发展就能够变得更加独立,至少不受电力短缺的限制。鉴于农村的良好的环境和山水秀色,在生活、交通和通讯条件改善后,更多的城市人会更加频繁地到农村旅游和居住,而这又会给农民带来更多的收入和财富。考虑到农村地区的广袤性和远远低于城市的人口密度,采用即发即用方式在用户侧发电的新能源,可以大大节约输电线路的成本,同时减少了输电损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光伏扶贫就是关键国策之一,当前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
这就是当年那些光伏示范项目的效应,这就是电力给农村和农民带来的效应,这也就是为什么各国政府都把农村电气化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来做的原因。其中,光伏电站累计装机容量67.1吉瓦,分布式累计装机容量10.32吉瓦。
光伏发电可以使用25年,平时只要适当擦拭灰尘即可,就有长达25年的稳定收益。但是,随着农村电气化计划向偏远地区覆盖的时候,二八效应开始显现。
被写入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它激活了城镇乡村的产业经济,是村镇谋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
总而言之,只要有了自主的能源,农村的生活条件可以更加接近城市生活------如果不是更好的话。新能源将给农村带来什么?在光伏发电刚开始能够应用的时候,所有的实际应用的示范项目都是在农村进行的,只不过当时所有的投资都是政府的资助项目,或者属于扶贫项目。宁夏、内蒙古、湖北、上海、山西、河北超过100兆瓦。给农村地区和农民更多的能源选择,满足它们的需求,对于农村的自主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考虑到这些因素,因此,当在青藏高原上的蒙古包中,一家牧民用一头牦牛换来的光伏发电板加上一个小电视机和卫星接收机,使得他们在海拔四千米以上的荒无人烟的高原中,能够通过电视机看到来自北京的电视节目,这个牧民为自己的妻子和儿女所带来的欢乐和震撼,远非早已步入信息社会时代的城里人所能体验的。可再生能源,为农民,或者说农村地区的人口,提供了一个更具自主性的选择,他们可以明天就开始安装光伏电池板,几天或者几个月后就能够用上电。
可以这么说,在农村地区每安装一兆瓦光伏电站,等于减少了两兆瓦的火电的排放,而绝对不是一比一的关系。这份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工作,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工作主线。
但是,各国在考虑农村电力计划的时候,却没有一个国家采用可再生能源作为主要方案,反而都采取了将国家电网向农村延伸的方案,也就是各国的农村电气化的计划。农村中最原始的能源,如薪柴、秸秆等,以现在的标准来看,都属于可再生能源,尽管它们不是清洁能源。
同样重要的是,由于国家电网的电力来自大型火电厂,农村用电需求的增加所带来的环境恶化,如雾霾等,对于城市人口也一样会带来无法承受的后果。正如《中国农村能源问题系列文章之三:农村新能源的挑战与机遇》一文中所提到的,现在光伏界的不少先驱都有过在青海、西藏等地为农牧民安装光伏发电板的经历。全年发电量662亿千瓦时,占我国全年总发电量的1%。而那些有勇气或者有智慧的农民能够在农村做自己希望做的事情,无论是经商、做手工艺品、搞农产品深加工、或者办企业;那些有创造力的姑娘小伙子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各种形式的艺术创作,也许是剪纸、草编、泥塑、木刻、绘画、戏曲、二胡等传统民间艺术,也许是动漫、话剧、微电影、吉他、钢琴等更为新潮的艺术形式。
有人会提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依赖不持续、低产出、低能量密度的可再生能源为农村提供电力,是否会限制农村和农民的发展?这种担心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这种说法忽视了某个关键点。新华社于2017年2月5日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再过十年,我们会发现,农村的用电容量,会比现在增加四倍,也就是说,原本我们认为已经解决了农村的80%的电气化需求,到了那个时候,其实还只有20%;我们会发现,当我们安装了大量的多余的新能源来满足甚至超前满足农村的用电需求的时候,这些多余的的容量空间往往很一年或半年之内就变得不再多余;我们会发现,村村通电只是农村电气化的第一步,远不是农村电气化的最终目标,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
问题是,薪柴秸秆或者油灯蜡烛,虽然可以用来做饭、烧水、照明,但是,但却不是电力。农村电气化的使命将以新能源来接续完成考虑到可再生能源都具有能量密度低的弱点(见《低能量密度:光伏的弱点,还是优势?》),再考虑到农村用电也是低能量密度的特点,可再生能源入光伏、风力、沼气等,应当非常适合在农村环境中应用。